臺藝工藝設計學系 王意婷老師|全台唯一工藝設計系,學檔怎麼準備最有優勢?
Yory 編輯團隊|2025-09-15
瀏覽數:16


有豐富學習歷程檔案審查經驗的臺藝大工藝設計系王意婷老師,談到如何判斷申請學生符不符合資格,她說自己最重視個人特質和獨特性。因此,作品集絕對不要套用模板,想從眾多申請學生中脫穎而出的原則就是:讓大學老師知道你對什麼有興趣、展現你最契合系所的特質。



全國唯一工藝設計系,工藝與設計皆可發展


臺藝大是全台唯一有工藝設計系的學校,對工藝、設計、藝術、文化有興趣的學生,這裡絕對是首選。系上分成四大領域:金工、陶瓷、木工、產品,大二的同學可以加入專業技術的菁英工坊,並在課堂外的時間有更深度的共學和討論。


圖/臺藝大工藝設計系專業工坊(四大工坊


「工藝設計和工業設計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更強調學生對材料和媒材的認識。」學校還有藝術實驗中心、有章藝術博物館和表演藝術中心,能激盪出更多跨域學習與教學創新。工藝是需要持之以恆且具耐心培養的專業技能,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系上也會在非課堂時間辦理工作坊和專家學者講座,給學生更多元、寬廣的學習經驗。


畢業後,同學可以往工藝或設計領域發展。很大比例的畢業生,會創立自己的工作室或工藝品牌,也有部分學生轉往藝術行政、藝術管理或藝術教育等方向。


申請工藝設計系前,先檢視這五大特質


  • 對設計有興趣:學習工藝的首要條件,是要有熱忱並對創作充滿高度興趣。
  • 有敏銳的觸覺:人類的五感包括視、聽、嗅、味、觸覺,你在「觸覺」上特別敏銳,將更適合投入工藝設計的領域。
  • 有好的專注力:工藝創作需投入長時間的細心與耐性,穩定而持久的專注力,是完成作品的關鍵。
  • 充滿好奇心、勇於挑戰:王老師特別欣賞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好奇怎麼把一個作品完成、怎麼做得更好、怎麼自我突破…她形容工藝是「一條磨練心志的路」,「在這樣的訓練中,你能不能保有強大的心志,想要不斷競爭和突破?」
  • 樂觀積極、正向思維:藝術學院的學生往往心思細膩、感受力豐富,王老師期盼學生能在保持這份特質的同時,更加積極樂觀,以正向思維迎接學習與職涯上的各種挑戰。


王意婷老師進一步談到,這些特質怎麼融入學習歷程之中。


她以「收集寶可夢牌」作比喻,說明同學在學習工藝設計的過程,就像在鍛鍊打寶可夢的技能,不斷熟悉各種媒材、練習操作技法,經年累月的累積,最終能成為掌握媒材的高手。這樣的能力不只侷限於單一媒材,而是具備駕馭多種技術、甚至跨領域整合不同專業的潛力,創造出超越既有框架的學習成果。


在這個過程中,受挫,幾乎是難以避免的。同學如何從挫折中成長、怎麼克服挫敗後的沮喪和瓶頸,把這樣的學習經歷寫出來、呈現出來,不僅是日後創作重要的養分,也能讓審查老師看出同學「耐挫」、「肯挑戰」以及「對藝術的熱忱」。


學檔怎麼做?工藝設計系老師的五點提醒


  • 排版邏輯很重要,要有層次和組織:內容要有層次和組織,有同學摻雜了好幾種不同版面,看起來很凌亂。目錄、層次、格式、字體和字形等要清晰,重點資訊可以用粗體字或不同顏色做標示。
  • 頁面編排要分配,勿太零碎:同學的頁面要妥善分配,要有起承轉合。此外,確保內容的真實、真誠與完整度,在希望教授多花時間閱讀的地方,善用摘要與小標記,避免變成流水帳。
  • 累積生活經驗和與藝術有關的探索:同學的生活經驗、社團經驗,以及在藝術和設計方面的探索上,有沒有特別的體悟或學習?平常有沒有看展覽、聽演講的習慣?若有,過程中有哪些反思?這樣的內容可以突顯同學對藝術的興趣,與工藝設計的契合度更高。



  • 不要什麼內容都放,獨特性很重要:同學要先問自己--作品集代表的是最好的你,那麼你有什麼東西可以呈現出來?不能什麼東西都放,挑選最能突顯優勢的就好。抓出獨特性,用主題性、完整的脈絡表現自己,比塞進一堆作品更好。
  • 比起完美的作品,闡述觀點更重要:很多高中生不是美術班畢業,與美術班學生教出來的作品有落差很正常。因此,比起看到完美的作品,她更重視美感與品味的養成,以及能不能在作品中看見同學的觀點。「很多學生的作品集只放一張圖,頂多再加主題說明,但我更看重自我觀點的描述:你怎麼看待這個主題?你的思考是什麼?」因此,文字表達能力與書寫邏輯也不能差。


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劃撰寫建議


許多學生苦惱的就讀動機,王老師給同學簡單建議:「你的什麼特質適合唸這個科系?這是就讀動機要回答的問題。」如果只是說「家人希望我從事設計相關工作」,這就不是太理想的答案。如果就讀動機還不清楚,或者還不確定自己要不要走這個方向,可以多找人談話、釐清自己的狀態。


至於未來學習計畫,師建議同學可以先了解校系的課程規劃,清楚知道校系在學什麼?接著設定一個學習的榜樣或典範,讓自己知道這是未來可以前往的方向。


圖/臺藝大工藝設計系課程規劃(課程說明


怎麼探索對工藝設計系的熱情?


相較於過去,現在的學生有更多資源和工具可以探索興趣。廣泛閱讀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參加學長姊的經驗分享,也能提供高中生具體且真實的參考。王意婷老師強調,藝術大學給同學很多時間和空間,思考「我是誰」、「我想要什麼」等重要的探索問題。因此,「不要太被動」是王老師的建議。


未來有許多的可能性,同學有可能跨足不同領域發展。因此,對自己的認識、在一個大環境裡共同學習並保持謙虛態度,是突破挑戰與克服困難的關鍵。




本文章及影音內容著作權為 Yory 平台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想知道其他教授怎麼看學習歷程?看更多 Yory 教授專訪!

相關標籤

學習歷程
科系探索
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系
學習歷程自述
就讀動機
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如何輕鬆寫好學習歷程檔案?

讓Yory優歷的 AI 輔助寫作評鑑,帶你快速掌握寫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