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ry 編輯團隊|2025-03-06
瀏覽數:127
在 AI 工具普及的時代,只要按下一個按鍵就可以快速產出內容。面對這種情況,許多高中生可能會擔心:「就讀中文系會不會沒出路?」臺灣大學中文系的蔡璧名教授表示,出路並不是被科系所限制,而是與同學們在求學過程中所接觸的事物有關。
對中文文學懷以深切的愛,蔡教授談論系上選才的要點,也為有心申請中文系的同學提供幾個較明確的方向。
用「千年智慧與當代對話」的科系
「中文系」在國外被稱作「漢學」,意思是從外國人的角度去看漢人的學問;對中文母語的人來說,則可從古文的角度,針對特定領域進行文義深究。
臺大中文系的一個特色,在於鑽研對後世有極大影響的「古典文學」,如:《詩》、《書》、《禮》、《樂》、《易》、《春秋》…等等。加上系所廣博的知識學習與開放的態度,蔡教授相信──這裡是世界頂流的中文系所。同學能培養扎實語文基礎,在經典文學中裝備好邏輯思考力,並學習古人智慧建立正確價值觀。
蔡璧名教授在言談中吐露對文學的熱愛,數千年前的經典古文仍持續對她、對今日人們的生命說話。「你覺得現代人因為高壓社會而容易心情不好,我們只能仰賴西方心理學嗎?會不會先秦諸子也有答案?」如果覺得自己不夠樂觀、不夠勇敢、不夠堅毅,教授相信一定可以從所熱愛的學問裡找到答案。
曾體弱多病的她,讀到《莊子》對「懸」的解釋,發現自己就是那個被外在世界時刻牽動的人,反覆思想中,「我感覺自己的內在生命變得愈來愈圓融,讓我能面對外面世界的波折。」從皮毛到領略而長出肌肉,進而深入骨髓,古人的智慧成了蔡璧名教授珍貴的寶藏。「讀中文,是我今生非常重要的一個決定!」她這麼說。
我適合中文系嗎?出路好不好?
怎麼知道自己適合中文系?選擇的方式不是「哪裡人多就往哪邊擠」。「端看你的生命有沒有這個需要。假使你有這個需求,你就能在這個文化場域裡找到解答。」她認為漢學蘊藏生命的智慧,適合那些渴望尋找答案的人。
中文系的出路好不好?蔡教授認為,一個人要從事的工作並不受限於所讀的科系。而是與進入系所之後,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與懷有的理想有關。人文素養、親身經歷而得的體會,兩者便足以開闢通往羅馬的條條大路。即便在 AI 當道的世代,還是有許多出路。
如何說服教授自己是「對的人」?
教授分享,具備以下幾種特質的學生與中文系較契合:
- 喜歡:同學在閱讀中文著作(例如:三國演義、紅樓夢)時,是否會感到強烈的吸引力?其中的故事是否會讓同學感動?「喜歡」是最基本的條件。
- 真誠:同學要誠實地面對生命的需要,認真地在學問中尋求答案。真誠讓同學寫出來的東西具有生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路。
- 體貼:比起寫作能力與國文成績,蔡教授認為「體貼」是更重要的特質。「文學是設身處地的練習。」教授這麼說。一個適合讀文學的人,必定是能體貼別人的人。能感受萬物的情感,而非事事想到自己。
關於學習歷程檔案的五點提醒
在實際審查學習歷程檔案時,蔡璧名教授給出以下五點提醒:
- 蒐集資料的能力:針對每一份資料,審查老師都會想知道資料的蒐集方法與來源。是自己去圖書館翻找資料還是上網問 AI ?蒐集的資料夠完善嗎?
- 個人生命的呈現:在資料充足的情況下,審查老師會進一步評斷內容視角是否周全。同學在評斷一件事情時,應多面向看待,並把個人的創意、價值和思想放進去。教授期望從中讀出同學的性格,也確認資料的真實性。
- 詮釋視角的方向:寫出來的內容要親民,不能只從自己的視角出發,還要從眾人的視角去看待整件事情。
- 談論的深入其境:交出來的內容愈具體愈好,成功的、失敗的經驗都很重要。「你要展現出生命的真實,任何東西寫得愈具體可信愈好。」蔡教授說。
- 貫穿背後的思想:同學寫下來的內容,背後要傳遞的思想價值是什麼?一個好的作家必備三樣東西:學問、見識、才華。教授鼓勵同學追求思想與哲學教育,以此豐厚文章的底蘊。
蔡教授多次強調「獨特的人生經歷很重要」,同學要放下「呈現自己完美一面」的想法,也不要想著和其他人一樣。建議同學在廣泛的閱讀中,訓練感受能力與表達能力,練習設身處地地體貼不同人的想法,進一步找到自己想解決的問題。那麼所呈現出來的就會是一份具有個人魅力的學習檔案。
把觸動的時刻變成文字!培養書寫的習慣
教授鼓勵高中生多用文字記錄感受,把觸動你的時刻、事件或對話寫下來;也可能是在閱讀中國文學時,被其中的情節感動而受到啟發,這些都是很寶貴的材料。
「對一件事情有興趣,你就會願意撥空更多地投入,並且享受身在其中的快樂。」蔡璧名教授說,在培養閱讀和書寫習慣的過程中,若中文系是心之所向,同學一定會知道。
本文章及影音內容著作權為 Yory 平台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想知道其他教授怎麼看學習歷程?看更多 Yory 教授專訪!
相關標籤
如何輕鬆寫好學習歷程檔案?
讓Yory優歷的 AI 輔助寫作評鑑,帶你快速掌握寫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