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政治系的完整攻略,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寫才能不落俗套?︱臺大政治系郭銘傑教授
Yory 編輯團隊|2023-07-07
瀏覽數:1349


談到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寫最吸引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的郭銘傑教授,強調「寫作功力」很重要。每一個來申請的同學都很優秀也有豐富的活動經歷,但是寫得好不好、有沒有畫面感、能不能從反思中帶出感動,學習檔案的文字就成為審查老師評分的關鍵。




政治系=要參加選舉?範圍比你想得更廣


郭教授先介紹政治系的所學。許多人聽到政治系,立刻就會聯想到選舉,但政治系真正的內涵是「權威性的分配物資與社會價值」。這就像社團裡會有幹部,幹部可以替所有人做決定,也預期每個人都會遵守這樣的決定,因此按著這樣進行資源或價值的配置,「政治」(Politic)的概念也就誕生了。


我們要怎麼樣在一個環境裡,妥善地分配物資資源與社會價值,並且期望創造出什麼樣的生活與工作環境?這就是政治在管理的事。由此來看,政治系的出路相當廣泛,外交官、公務員、律師、政治幕僚工作者皆是選擇。


台大政治系的學習範疇,包括國際關係、政治理論、公共行政…等等非常多。為了解決權威性分配的問題,背後會需要有政治理論作為支撐;期待的政治與實際運作時的落差,這也需要運用公共行政的專業去解決。另外還有選舉的研究和戰略、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小從國家的事務,大到政府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所學層面相當的廣。


申請政治系前,先審視這三大能力


  • 對歷史和地理要夠了解:教授強調這是非常基本的能力,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以及國家的地理位置必須要有基本認識。
  • 用字準確且語言能力要精:在政治領域討論理論時,用字的準確非常重要,此外研究國際關係必備第一手材料,所以熟悉該國語言更是不可缺的能力。
  • 數理能力與邏輯思辯要強:大家覺得政治系是文組,數學沒有那麼重要。但這個想法並不正確,現在的社會科學領域強調統計的能力,同學對數字的敏感度一定要高。更進一步是清晰的邏輯推斷力,事情的脈絡能不能辨別清楚?舉例來說,嚴重的失業問題和通貨膨脹,此現象如何從GDP成長率來觀察?


讓學習歷程檔案不落俗套,五個重點


  • 避免多元卻不精:以多元綜整心得為例,不要為了突顯多元而到處參加活動,每個經歷看起來都是淺嘗軋止。教授提醒,學習歷程要重視的是「質」,而不是「量」,活動的反思是什麼,得到什麼收穫和啟示?「單一經歷的完整性」比「多元卻不精」更重要。

有同學分享因某個經歷克服對舞台的恐懼,為什麼會恐懼?後來怎麼克服?是不是有經過什麼樣的練習,從而體會站上舞台的快樂?應具體說明碰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若只是一句話帶過會很可惜。


  • 琢磨文字表達力:文字表達能力是學習歷程檔案裡重要的一環,同學要透過文字把學習的歷程展開來,把生命經驗與歷程中的反思呈現出來。教授解釋,從某個經歷得到的收穫「很真實」,但審查老師僅能從文字去體會,因此下筆要盡可能生動並避免過度簡略。


由於篇幅有限,最好的方式是把多元的社團與志工經驗穿插一起,用一個主題把過往的經歷串起來,讓整體的「畫面感」更強烈。舉例來說,同學有慈善背景的經驗也喜歡理財,兩者怎麼結合成一個充滿畫面與深度的多元綜整心得?細節的挑選與用字遣詞也很重要。


  • 用巧思讓經歷更立體:審查檔案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給出的資訊(資料)很長又很多,描寫的篇幅卻很短。「只是照本宣科的把活動記錄下來,(審查老師)不會覺得這是很精彩的內容。反而變成大家都一樣。」


郭教授表示,最好能在不同的活動中找出連結的可能,讓學習歷程與同學的目標連結的更立體。這個意思是,若同學有參加過模擬聯合國的活動,撰寫學習歷程檔案時,很自然會把這個經歷與想當外交官的目標做連結。這樣寫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就非常單一且不立體,感覺只是為了迎合系所的刻板印象而寫出來的歷程(想當外交官就要參加過模擬聯合國),所以需要與其他的經歷串連。


有沒有其他的歷程可以結合並相互呼應呢?教授以自己為例,大學時期參加管樂團,這和他往後從事的社會科學研究乍看無關,其實非常有關係!管樂團需要大量的練習與自律,而「自律」正是每一個學術研究中必備的特質。


  • 反思生命的成長:在反省後得到的改變、模塑出的特質,這些東西才能賦予學習歷程獨特的生命力。這代表一個能說服人的學習歷程檔案,不見得要有多厲害的經歷或一定要參加的營隊。沒有營隊經歷,自己和同學組讀書會難道不能有學習?只要能在過程中與生命經驗做結合,就可以成為一份很有意義的多元綜整心得。
  • 不浪費空間在圖上:為了讓經歷可信,同學會在學習歷程檔案裡放很多照片、獎狀、活動證明…。對此,教授倒覺得沒那麼必要,建議同學用一張表格整理清楚就好。浪費太多空間在圖片上,該深入描寫的部分卻被擠掉了。


教授也補充,同學要注意多元綜整心得中,標題與內文的關聯性。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好好挑選反思的重點,當成多元綜整表現的主題,讓審查老師以此看出同學的獨特之處,方能從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


不用立刻定向,人生是持續探索的過程


郭教授認為,一個16、17歲的高中生要清楚未來想做什麼,這真的很困難。有很多人到大三、第四都在思考這個問題,若政治系不是最終走向,是不是可以考慮往另外一個領域繼續攻讀碩士?人的想法會改變,我們都還在成長的路上。


對於有心想探索政治系熱情的同學,可以好好想想是否具備好奇心、創造力與正直的性格。畢竟,政治方面的學習是一條辛苦的路──大學讀什麼系都可以,最重要的還是,這一條路能不能幫助你更認識自己?


「不要太沉迷於文憑主義,人生就是滾動式檢討的過程。」郭銘傑教授說,「探索」的目標不會到高中畢業或大學畢業了就停止。直到現在,他也還在探索的路上。




本文章及影音內容著作權為 Yory 平台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想知道其他教授怎麼看學習歷程?看更多 Yory 教授專訪!

相關標籤

學習歷程
科系探索
臺灣大學
法政學群
政治學系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學習歷程反思

如何輕鬆寫好學習歷程檔案?

讓Yory優歷的 AI 輔助寫作評鑑,帶你快速掌握寫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