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財管系副教授唐俊華|2022-12-06
瀏覽數:6734
本文從「平衡升學與自主學習」的角度提出建議:「高一的自主學習若沒有明確的主題方向,就以學群探索為主題,運用線上資源來了解學群與學系。」
雖然高一有生涯規劃必修課,但是該課程只有一學期,一週只有一節課,時間有限,若在生涯規劃課之外以自主學習時間了解學群與學系,將有更充足的時間了解許多學群或學系之間的異同。
高一生接觸自主學習2大常見疑惑
許多高一學生初次接觸自主學習時會面臨兩大疑惑:
- 自主學習應該訂立什麼主題與如何規劃進度?不少高一學生進入高中後需要花時間適應新環境與課業,而且未必對於特定事物有高度興趣,因此不易找到自主學習主題;若是硬找出一個題目作自主學習,可能只是一時好奇,無法長久維持學習動機。此外,對於不熟悉的主題,期初在不清楚的情況下設定自主學習各週進度,可能錯估難度而無法如期完成進度,易引起挫折。建議初次的自主學習還是穩紮穩打、彈性安排較佳。
- 自主學習內容是不是要與未來申請學系的基礎知識有關?就筆者所知多數高一學生對於職場分類還很模糊,頂多能說出大方向(如:理工、生醫、法政、文史、財經商管、設計);更重要的是,志向轉換是常見的事,即使是大學生,也可能因為進入大學後視野更開闊、認識更多的人,而有不同於高中升大學時的想法。由此可知,高一未必就要確立志向,自主學習也就未必要與申請學系的知識有關。
另外,部份大學開放式課程的授課對象主要是大一學生,可能用到高二、高三的學科知識,如果高一學生以開放式課程作為自主學習內容,可能因為尚未學到高二、高三的課程而造成很多內容都聽不懂,心生挫折,誤以為自己不適合某個領域。其實未必不適合,而是在不適當的時間作了不適合的事。
學生心裡可能難以去除第2個疑惑;此外,新課綱第一屆高中生的申請大學經驗易使學弟妹誤解,以為高三再針對申請學系審查資料準備指引進行自主學習就好,造成部份高一學生對於自主學習採消極態度,不利於高一自主學習。
有鑑於此,本文提出「以學群探索為主題的自主學習」,平衡升學與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推薦主題:學群探索
使用的資源簡單易得,方法也不難,舉例來說,高一學生可運用「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裡面的18學群分項瀏覽。
- 以「單一學群」為主題(以財經為例)
以筆者任教所屬財經學群為例,點選財經學群後,可看到統計、會計、財務金融、國際企業、財稅、保險、經濟等項目,若學生對於財務金融有興趣或不排斥,可點選財務金融,裡面提供許多財金領域的學長姐或大學教授的線上分享影片與文字記錄;影片切成若干段落,可點選有興趣的段落瀏覽,或者先閱讀文字版。
由於各學群的影片很多,不太可能在一學期的校內自主學習時間看完所有影片或者看完所有學群,因此在學期初可選出幾個有興趣或不排斥的學群,每月設定一個學群,每週看一到二則影片(視每週自主學習時間長度而定),一個學期就能運用校內自主學習時間探索至少三個學群。
- 以「多個學群」為主題
再舉另一個例子:學生若對於資訊學群、工程學群與醫藥衛生學群同時有興趣,可以在第一次段考前針對資訊學群某些領域(如:資訊工程、資訊管理)了解之間的差異,在第二次段考前再了解工程學群某些領域(如:電機工程、電子工程),第三次段考前則是以醫藥衛生學群為重點。
瀏覽影片時最好同步作記錄,這有助於日後撰寫自主學習成果。最簡單的記錄方法是作筆記,更重要的是針對影片中「感到好奇」、「有興趣」的名詞或課程名稱記錄下來,可作為日後自主學習的主題;學生也可針對同一學群不同學校的學長姐分享,留意是否皆提醒同一件事,或者某些學長姐針對該系學習內容或自身學習經歷提供獨特看法。
自主學習成果報告怎麼寫?以學群探索為範例
以學群探索為主題的自主學習不需產出很多頁的成果報告,也不用刻意拍照,可減輕學生撰寫成果的負擔。以下是撰寫學群探索自主學習成果時可考量的重點:
學群探索自主學習成果撰寫重點
- 探索動機:為什麼選擇這些學群或學系?
- 探索方法與內容:瀏覽了哪些影片或線上資源?這部份可用筆記作佐證,呈現有興趣的關鍵詞、課程⋯⋯等內容。
- 探索收穫:學生可列出不同學群或學系的特色或比較異同之處,也可針對有興趣的關鍵詞查找資料。
這樣的自主學習能與校內講座及高中必修課生涯規劃相輔相成。有些高中積極邀請各領域大學教授入校分享,學生運用自主學習時間先對某學群有初步了解,更能對於大學教授的分享進入狀況,甚至把握難得的機會向大學教授提問。
若生涯規劃排在高一上,學生可用該課程獲得的線上資源,在同學期或之後的自主學習針對某些學群作深入了解;若生涯規劃排在高一下,則高一上的自主學習也能作初步的學群探索,待高一下生涯規劃教師提供更多資源,再補強原本的自主學習內容。(註:自主學習未必要在完成的當學期上傳到學習歷程資料庫,舉例來說,高一的自主學習成果可於高二或高三上傳。)
萬一未來申請的不是該大學/學群,怎麼辦?
學生或許會擔心以下問題:針對同領域的學群或學系,學生瀏覽T大學長姐的分享並記錄問題,但是去申請S大,會不會被大學教授質疑?此外,假如學生在自主學習成果提到探索A、B、C學群,在高三申請入學時申請A學群的學系,會不會有大學教授質疑:為何你不去讀B、C學群的學系?其實這類擔心是不必要的,若學生想減輕心中的疑慮,筆者有三項建議:
- 請勿寫出「為了申請O大某系」:請勿在成果中寫「為了申請T大某系」作這份自主學習,而是把重點放在「學群探索」並且在特定學群找至少三或四個學系的影片,聽聽不同學系學長姐的建議,一來避免集中單一校系的風險,二來可以吸收多樣資訊。
- 於「學習歷程自述」說明分析:許多大學教授在審查資料時重視「學習歷程自述」(這是高三才會寫的資料,所以高一、高二學生會很陌生)。學生可用探索A、B、C學群的自主學習成果作為佐證,在學習歷程自述說明自己對於A學群並非憑空想像,而是曾經試著了解該學群特性,並且經過分析後認為自己較適合A學群。需注意的是:自主學習的探索收穫中不需比較學群間的偏好程度,以保有高三選系空間。
- 高三下學期仍可將學群探索作為自主學習主題:即使高三申請學系所屬學群不在高一自主學習的探索範圍中,也可參考之前探索學群的自主學習模式,於高三下瀏覽特定學群的影片,作為高三下的自主學習成果並作為審查資料一部份。(註:不是只有校內的自主學習成果才能上傳到學習歷程資料庫,寒暑假在家中作的自主學習成果也能上傳。)
進行自主學習時的提醒
文章最後另有幾件事提醒讀者:
- 對於影片內容保有好奇心,如果對於某支影片的學長姐分享內容有疑惑,可以先記錄下來,再運用資源找答案,例如:校內師長、學系官網、校內舉辦的大學教授講座⋯⋯等。
- 本文提到的自主學習以學群探索為主題,重點在於學群與學系,並非大學校園資源探索,因此不建議只看頂大學長姐的影片。保持開放的態度,即使不是頂大,學長姐的經驗以及學系介紹也可參考。
- 除了前述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其他網路資源也值得參考。例如:在 YouTube 搜尋「Yory優歷」,可看到不少大學教授現身說法提供建議;到 ColleGo! 網站點選「焦點話題」後,在「找話題」中點選「同系不同樣」,也能找到不少學長姐的分享影片。此外,在 ColleGo! 網站點選「大學選才」,再點「認識學群」,可針對有興趣的學群點選閱讀,並搭配「主要學類」了解細部資訊。
- 本文提供方法協助高一學生自主學習,撰寫過程雖然以高一學生為主要建議對象,但也適用於高二自主學習。
- 自主學習的內容不限於探索學群,也不需要與未來申請的學系直接相關。如果學生已有明確的、有興趣的自主學習方向,就以該方向為主軸進行自主學習。關於自主學習的留意事項,讀者們可參考筆者的另一篇文章〈自主學習計畫不小心訂太難?財管系副教授建議2個原則〉。
本篇文章由 中山大學財管系 唐俊華 副教授 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唐俊華: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系副教授,曾因執行科技部計畫與高中端合作、聯絡,故了解108課綱內涵。在網路、媒體、個人臉書持續分享 108 課綱或 111 年大學考招新方案相關文章。
Yory x IOH18學群探索任務,一步步陪你完成自主學習!
相關標籤
如何輕鬆寫好學習歷程檔案?
讓Yory優歷的 AI 輔助寫作評鑑,帶你快速掌握寫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