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有Power的學習歷程,展現你是對的人|臺大社工系 陳毓文教授
Yory 編輯團隊|2022-02-15
瀏覽數:2170


一般社會大眾談起社工想到的可能是「志工」、「有愛心」、「助人」,而「社工」是一群專業助人工作者,臺大社工系陳毓文教授說:「想唸社工的學生面對解決社會問題需要具有宏觀,不是只是侷限在幫助一個可憐人。愛心是美德,大家都要有,因此最重要是行動。」



要選社工系?還是心理系?


社工系屬於社會與心理學群,常會有同學好奇,都是助人專業,要選諮商心理?還是選社工呢?陳毓文教授說社工有比較偏社會學,也有比較偏心理學,從個人家庭到社會結構,社工的範圍其實非常廣。好比貧窮問題,你可以說是也個人問題,例如如果不努力讀書以後就賺不了錢,但社會結構問題來看貧窮,就是我再怎麼努力還是賺不了那麼多錢。

而支持繼續做社工的背後力量很重要的支撐點是正義,因此社工系的學生本身對於解決問題必須要有宏觀,不只解決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改變社會制度、國家辦法。


如何在學習歷程展現你是對的人


陳毓文教授提到過往個人申請時看到的一些資料會讓人覺得你「搞錯場子」,讓審查教授看完後覺得你其實想申請別的系所,讓教授覺得你很沒誠意。那要怎麼寫呢?教授強調「反思」非常的重要。


1. 行動加上反思


即使滿級分絕對考得上社工系,但教授審查時看中的是就讀動機和如何呈現個人特質。在申請資料中,你若只寫你有愛心也不會讓你脫穎而出,需要用行動還要再加上反思紀錄!


經常有學生常會提出服務學習參與,例如許多學生參加飢餓三十活動,但當大家都參加的時候就難以有辨識度,因此要去問自己「看到了什麼?了不了解活動的意義?」從這些普遍大家都做的活動中,「你看到了什麼」才是關鍵,因此學習歷程需要紀錄反思,因為參與在這些事情上不是為了得到服務時數而刻意服務他人,而是要學習服務他人的精神。


2. 展現對社會議題有感知力


社工系的學生必須要對社會議題有感知。例如在街上你經過一個遊民,你不是無感、希望他快離開,而是思考他為什麼要睡在這個角落?是因為他好吃懶做還是他賺不到錢嗎?當你有這個感知性時,進而找一些書或資料,連看電影、讀哈利波特的小說,如果你都能用社會議題的觀點切入,經過反思後學習歷程就能展現自我,就不會沒有內容並且能與眾不同。


3. 不盲從才是好的學習歷程


每年教授們會看許多同學的書審資料,陳毓文教授提到她會在每年的申請資料中看出「今年流行什麼書」或是每個人都把重點放在英檢成績,可能某個教授或老師推薦了什麼,你就去看了,老師表示學習歷程撰寫不要投其所好,不要問大學教授要什麼,不要盲從去唸某個科系,把學習當作樂趣,有 Passion 你就會把它做好。


4. 摘要很重要


就像教授們寫論文,論文摘要就是讓你決定要不要看完整篇文章的關鍵,但你不能亂寫沒有的東西,不要把它當成一個騙局,如果你做了 30 頁的內容,那摘要就是清清楚楚的、把重點告訴我們就夠了。


5. 參加社團探索興趣


陳毓文教授分享自己因為在學生時期參與了服務性社團而開啟了他走進社工之路,他鼓勵同學們「千萬不要不參加社團,真正的學習不是在課堂上」。例如走進育幼院、聞到那個環境的味道、與裡面的孩子接觸後,那種感受是問也問不出來的。


勇敢一點 做自己的主人


陳毓文教授提到自己大學時期唸的是外文系,但她表示自己唸文學唸的很痛苦,被學生稱為「俠女」的她,從以前就展現想要幫助社會解決問題的心態模式,她形容當時的同學看到落葉就想寫詩,但她只想把它掃乾淨,因為不讓視障者因為落葉讓不平衡的道路而被絆倒。


外文系畢業之後,白天旁聽臺大社工系的課程,發現這才是她喜愛的,才開始申請美國的學校。即使當時父母不了解社工,但爸爸只問了她「你確定未來 40 年,這份工作你會做得很愉快嗎?」就讓她放手去做。而多年後也發現其實自己很多同學在各行各業的也很多,「你也不能說大學是一個職業訓練的場域」,但就像是心理系讀了四年後不一定當心理師,但它還是很有意義的。


陳毓文教授說現在網路上資源很多,只要 Google 關鍵字就能有很多的資料,你可以找到很多跟社工在做什麼的資料,你看了後不一定要完全懂他在做什麼,但你會有一些感覺、一些懷疑、一些喜歡、一些不確定,但都是 OK 的,要勇敢一點、用心去探索,就算還沒有很確定也不要害怕,不要把大學當作你人生的終點,那只是人生的開始。




本文章及影音內容著作權為 Yory 平台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每個人都參加相同的服務學習活動,我該怎麼寫出吸引人的學檔?

相關標籤

學習歷程
科系探索
臺灣大學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工作
社工系
校外服務學習紀錄
校內服務學習紀錄
社會科探究與實作成果
社團活動經驗

如何輕鬆寫好學習歷程檔案?

讓Yory優歷的 AI 輔助寫作評鑑,帶你快速掌握寫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