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做錯決定?用幾種方式避免決策偏誤
Yory 編輯團隊|2022-01-24
瀏覽數:1601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決定前以為自己想得很清楚了,事後才發現是做錯決定,後悔不已。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有時會過度放大客觀上不重要的訊息,或是做出錯誤的推論。在行為經濟學中,這稱為「偏誤」。
三種常見的偏誤
- 確認偏誤:一旦對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就偏向蒐集支持論點的證據。例如:因為想要考物理系,所以特別留意跟物理系有利的資訊,更加深「念物理系很棒」的印象。
- 錨定效應:這指的是我們初期接收的資訊影響了我們對整體現象的觀察。例如:曾經聽過某職業的月薪是十萬元,之後再聽到其他職業的月薪不到十萬元,就會覺得偏低,而沒有察覺到可能是一開始聽到的月薪偏高了。
- 真相錯覺效應:因為常聽到或常看到,就會誤以為是真實。例如:常聽到「魚的記憶只有7秒,」有些話重複多次便成為真理。
人類大腦在做決策時,還會犯下各式各樣的偏誤,目前經研究證實的偏誤有 27 種以上。那麼,要怎麼避免偏誤呢?
避免偏誤的方法
- 用第三人稱紀錄自己的思考過程:以一種在寫小說的口吻,把自己聽到什麼資訊、做了什麼決定的過程紀錄下來,例如「小明認識了外文系的學姊,聽他敘述外文系的生活,覺得很有趣」。因為人通常會傾向不自覺合理化自己的決定,這個方式可以有效的讓我們跳脫主觀意識,檢查自己是不是做出客觀判斷。
- 詢問朋友的意見:我們常常以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但其實不是如此。心理學家發現,詢問朋友受試者的個性,比受試者的自我描述更準確,所以不妨問問朋友對自己的選擇有什麼看法。
- 事前驗屍:不要被名字嚇到了,這個去除偏誤技巧源自於醫學術語,才會這麼命名。步驟如下:想像自己決定的結果在三年後全部都以失敗告終,並且非常具體描繪步向失敗的過程。接著,把意識拉回現在,思考如何避免失敗成真。雖然想像失敗難免讓人沮喪,但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舉例來說:
- 假設失敗:考上熱門系所三年後發現興趣不符。
- 反思原因:不夠了解自己興趣、不夠深入了解科系。
- 擬定對策:利用輔導室資源了解自己興趣、蒐集學長姐就讀心得。
研究顯示,想做出正確的決策,去除偏誤比嚴謹資料分析的重要性還要高 600 倍。換句話說,就算不是每個人都很擅長資料分析,知道怎麼反思偏誤就已經可以顯著提升決策品質,非常推薦同學實際嘗試。
本文章及影音內容著作權為 Yory 平台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我學會如何排除決策偏誤了!
+1
相關標籤
生涯探索
自主學習
認識自己
心得反思
自主學習資源
經濟學
如何輕鬆寫好學習歷程檔案?
讓Yory優歷的 AI 輔助寫作評鑑,帶你快速掌握寫作重點。